四川生物醫藥資源豐富、科研力量雄厚,產業基礎較好。近年來,四川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強化政策配套,創新洼地效應日益凸顯。
一是建設完善專業技術平臺。建設了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開發大平臺、國家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國家新藥臨床研究中心、GMP中試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的專業化研究平臺。國家成都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是全國第一個按現代企業機制運行管理的國家級GLP中心,先后通過了國際和國內系列認證,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企業,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強生物醫藥企業在四川省開展新藥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目前,該中心正在建設硬件設備先進、服務能力一流,涵蓋各疾病領域動物模型研發及應用服務的新藥臨床前有效性評價平臺。
二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了國家成都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構建了四川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平臺集成了全省各生物醫藥機構價值30億元科技設備,打造了集新藥研發、信息服務、分析檢測、成果轉化、投融資服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八大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平臺,形成了鏈式服務體系,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一站式”服務。
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四川省先后出臺了《四川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6—2020年)》、《四川省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十六條政策》,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2017年6月,科技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同推進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框架協議”,標志著四川省成為全國首個國家重大新藥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地區。四是完善政策配套。四川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加大資金投入,設立人才引進計劃,配套成立專業基金等扶持手段,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以上系列組合拳的有效實施,促進形成了創新的“洼地效應”,吸引了海內外資源與人才來川創新創業,推動了產業創新聚集發展。
|